開箱
-
AMD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1920X搭配X399晶片組效能評測,最強16核心PC處理器王者降臨
以往的PC平台,要選擇高效能的處理器,似乎只有一家選擇,不過自2017年開始,使用者又多了一項選擇了,那就是AMD推出的全新Ryzen家族,一上市就造成處理器市場的震撼!讓2017年的CPU市場甚至主機板市場變得更活絡。AMD的Ryzen家族,包含入門級的Ryzen 3、主流級的Ryzen 5、效能級的Ryzen 7,以及最近剛發表的極致效能級的Ryzen Threadripper家族。AMD藉由這次全新的Zen處理器核心架構,規劃出這四款處理器家族,來與Intel的Core i3、i5、i7,以及Core X家族對陣! 本篇文章將以AMD目前推出最頂級的消費性處理器產品:Ryzen Threadripper 1950X、1920X做介紹,並進行效能評測。讓大家來看看,這次AMD祭出的最強16核心32執行緒的王者處理器,跟Intel目前推出的Core i9-7900X處理器,效能比較如何?以下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1) (2) (3) (4) (5) (6) (7) (8) 讓我們先來看看,這次AMD Ryzen家族手上的牌,共有哪些呢?請參考以下說明: (1)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 16C/32T,3.4/4.0GHz,8MB/32MB Cache,180W TDP,999美元(折合台幣30,178元) (2) Ryzen Threadripper 1920X: 12C/24T,3.5/4.0GHz,8MB/32MB Cache,180W TDP,799美元(折合台幣24,137元) (3) Ryzen Threadripper 1900X: 8C/16T,3.8/4.0GHz,4MB/16MB Cache,180W TDP,549美元(折合台幣16,584元),8/31上市 ▼表 Ryzen Threadripper家族處理器規格 (1) Ryzen 7 1800X: 8C/16T,3.6/4.0GHz,4MB/16MB Cache,95W TDP,499美元(台灣售價18,800元) (2) Ryzen 7 1700X: 8C/16T,3.4/3.8GHz,4MB/16MB Cache,95W TDP,399美元(台灣售價13,500元) (3) Ryzen 7 1700: 8C/16T,3.0/3.7GHz,4MB/16MB Cache,65W TDP,329美元(台灣售價10,700元),含Wraith Spire(有LED版)風扇 (1) Ryzen 5 1600X: 6C/12T,3.6/4.0GHz,3MB/16MB Cache,95W TDP,249美元(台灣售價9,000元) (2) Ryzen 5 1600: 6C/12T,3.2/3.6GHz,3MB/16MB Cache,65W TDP,219美元(台灣售價7,800元),含Wraith Spire風扇 (3) Ryzen 5 1500X: 4C/8T,3.5/3.7GHz,2MB/16MB Cache,65W TDP,189美元(台灣售價6,800元),含Wraith Spire風扇 (4) Ryzen 5 1400: 4C/8T,3.2/3.4GHz,2MB/8MB Cache,65W TDP,169美元(台灣售價6,000元),含Wraith Stealth風扇 (1) Ryzen 3 1300X: 4C/4T,3.5/3.7GHz,2MB/8MB Cache,65W TDP,129美元(台灣售價4,680元),含Wraith Stealth風扇 (2) Ryzen 3 1200: 4C/4T,3.1/3.4GHz,2MB/8MB Cache,65W TDP,109美元(台灣售價3,880元),含Wraith Stealth風扇 ▼表 Ryzen 3家族處理器規格 Ryzen 3 1300X/1200的對手,鎖定在Intel Core i3 7300/7100等級。這類CPU的市場售價大約在台幣4,700元以下。由於Ryzen 3具備4C4T,但不具備內顯,而Core i3 7300/7100是2C4T的架構,但有內建HD630內顯功能。因此,兩者之間要怎麼選擇,就看用戶們的決定了! 這次我們取得了AMD於7月31日推出的最高檔Ryzen Threadripper 1950X與1920X處理器,以及華碩ROG Zenith Extreme主機板,先來看看這次的處理器吧! (1) X399平台: 處理器1:AMD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 3.4GHz 16C/32T 處理器2:AMD Ryzen Threadripper 1920X 3.5GHz 12C/24T 主機板:ASUS ROG Zenith Extreme (X399) 記憶體:G.Skill TridentZ RGB F4-3200C14D-16GTZR DDR4-3200 @ 2666 顯示卡:MSI GeForce GTX 1080 Ti Gaming X 11G (GPU:1544/1658/Mem: 1376) SSD:Samsung SSD 960 Pro 512GB 電源供應器:Thermaltake ToughPower 1275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 bit Version 1703 (Creators Update) 電源計劃設定:AMD Ryzen Balanced (2) X299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i9-7900X 3.3GHz 10C/20T 主機板:ASRock X299 Taichi 記憶體:Kingston HX430C15PBK4/16 DDR4-3000 @ 2666 顯示卡:MSI GeForce GTX 1080 Ti Gaming X 11G (GPU:1544/1658/Mem: 1376) SSD:Crucial M550 1TB 電源供應器:Thermaltake ToughPower 1275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 bit Version 1703 (Creators Update) 電源計劃設定:Balanced (Recommended) 若使用最新的PCMark10來測試系統整體效能,則Ryzen TR似乎有點不敵Core i9。此乃因為PCMark10有測試許多影像多媒體的應用,大量應用到多媒體指令集,讓Core i9在這邊獲得發揮,若程式針對Ryzen TR做優化,相信測試數據將會有所不同 從上述的測試結果可以發現,AMD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處理器,透過其16核心32執行緒的超多核心設計、搭配8MB L2與32MB L3的快取容量,贏過10核心20執行緒、搭配10MB L2與13.75MB L3快取容量的Intel Core i9-7900X。尤其在系統負荷較重的多工環境之下,Ryzen Threadripper 1950X比Core i9-7900X還能發揮出更好的執行效率,讓整個系統的運作更為順暢。 也由於Ryzen Threadripper是擁有超多核心的怪獸級處理器,若只用來執行一些輕量級的應用程式,或是多核心的執行緒數量太少,這樣可能無法突顯出其整體執行效益。要是考量3D應用程式與遊戲的大量負載都是由GPU(顯示卡)來擔任的話,Ryzen Threadripper甚至在大多遊戲效能表現上,還稍微小輸Core i9的表現。 但是,若您背景同時開啟直播軟體,或是在進行壓縮運算、轉圖檔等等,這時候就會顯現出Ryzen Threadripper的效能非常卓越,當Core i9在背景執行許多工作而導致前景工作執行卡頓時,Ryzen Threadripper還能擁有極為流暢的執行效能。尤其以VMware這類虛擬應用來說,Ryzen Threadripper由於擁有更多的核心數與超大的L3快取容量,因此在面臨同時執行多個VM的使用環境下,將會有優於Core i9的表現! 從上述測試數據來看,AMD Threadripper 1950X的效能,大致與Intel Core i9-7900X相比,算是在伯仲之間。相同的售價,玩家可以依照其喜好來選擇。也許有人認為Intel Core i9的極致18核心處理器(i9-7980XE)還沒上市,相信效能一定大獲全勝AMD的Threadripper,不過,若考量Intel的極致18核心處理器索價1,999美元,而AMD的極致16核心處理器僅半價只要999美元。依這樣的態勢來看,玩家倒是可以省下這一千美元來對其他電腦元件做升級,像是記憶體容量、SSD容量,甚至乾脆多買一張顯示卡。這樣比起將孤注一擲將成本投注在單一處理器來說,還更能提升系統的整體效能。 總之,在極致效能級的桌上型電腦處理器市場中,我們樂見AMD終於有一款能夠與Intel匹敵的處理器出現,並且以低於Intel的價格策略,讓玩家們能夠以較低的價格,買到更高檔的處理器。讓我們期待AMD更強勁的高階1998X推出,來與Intel的頂級7980XE做對決!
-
be quiet! PURE POWER 10 600W電源供應器,80 PLUS銀牌認證中的佼佼者
這個夏天除了高溫不下,更讓人畏懼的是電價高漲,在這樣的大環境底下,玩家們的電腦若沒有配備一顆功率良好的電源供應器,恐怕月薪都拿來繳電費了。德國電腦周邊大廠be quiet!閉嘴牌,除了自家的散熱器和機殼遠近馳名外,旗下的電源供應器的品質更是不容小覷。 be quiet! PURE POWER 10系列目前提供銀牌認證的400W/500W/600W/700W等4款,另有銅牌認證的350W/300W 2款可供選擇。這次編輯部就以銀牌認證的be quiet! PURE POWER 10 600W為各位讀者做開箱介紹。 be quiet! PURE POWER 10系列在外觀上以黑色為基調,為了強化了自身的散熱功能,在外殼上採蜂巢式鏤空設計,並且搭配自家研發的靜音風扇,不僅提供優異的散熱表現,在整體的靜音效果上有卓越表現。 PURE POWER 10不僅繼承了前一代的穩定的電源供應,也有著一貫的靜音表現。雖然PURE POWER 10系列不似PURE POWER 10 CM系列,並沒有採用半模組化的設計,但是提供玩家直出式的線路,讓輕中度玩家能更輕易安裝。當然在線路上也以編織網包覆,不讓整團線纏在一起亂糟糟。 此外PURE POWER 10採DC to DC(直流電轉直流電)架構設計,除了可以提高電源轉換效率,對於電壓穩定也有相當程度的提升,可以滿足大部分玩家的需求。而且80plus銀牌認證,PURE POWER 10能夠提供玩家高達91%的轉換效率,並採用雙12V設計,對於想使用高階顯示卡的玩家,也能夠提供足夠的電源輸出。 在內部我們可以清楚看到,PURE POWER 10 600W在絕緣包覆上做得相當仔細,因為提供了過電流、過電壓、低電壓、短路、過熱、過載安全防護等防護特點,所以在內部的絕緣和防護措施做得相當徹底。同時內部也裝設了有源箝位 (Active Clamp) 和 SR設計提高了效率和穩定性,讓整顆電源輸出的防護力大大提升! 主電源接頭採20+4 Pin設計,CPU 12V則是採4+4 Pin,提供給顯示卡專用的12V則是設計了2組,皆採6+2 Pin設計,另外也提供1組純SATA電源線、一共有3組接頭,另2條為SATA+大4P的混合,一共提供了3組SATA、3組大4P與1組小4P接頭。幾乎能滿足大部分玩家的需求。 當然不能錯過的是80 PLUS銀牌認證,在80 PLUS的數據顯示,PURE POWER 10 600W電源輸出器平均能給出90.65%的高效能轉換率。對於想換一顆高效能的電源供應器的玩家,PURE POWER 10系列的供應器能夠滿足大部份玩家的需求,同時又是德製工藝的保證,靜音的優秀表現,絕對是電源供應器的一時之選! 廠商名稱:be quiet!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02-25428110(視博通代理) 建議售價:電洽 ●產品型號:PURE POWER 10 600W ●實際功率:600W ●峰值功率:650W ●機體尺寸:150(L)x150(W)x86(D)mm(不含線材) ●電子拓樸設計:Active Clamp+SR+DC/DC ●輸入電壓:100-240V ●PFC:active ●12V最大合併功率:576W ●3.3V+5V最大合併功率:140W ●80plus認證:銀牌 ●額定230V負載效率(20/50/100%):90.1/91.7/90.6% ●風扇尺寸:120mm ●風扇最高轉速:1280rpm ●負載噪音值(20/50/100%):11.2/12.5/23.6 dBA ●重量:2.07kg(不含線材) ●保固:3年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Drobo 5C超優C/P值DAS實測開箱,寫入速度突破200MB/s!
相信玩家們都知道資料遺失有多難過,看著自己的電腦硬碟成為「磚頭」一定非常痛苦。此時,一個良好的備份習慣和儲存裝置就顯得格外重要;當你在備份資料時,還只知道使用簡單的隨身碟或是行動式硬碟嗎?現在玩家們有另外一種選擇──直連式儲存裝置(DAS),這是一種簡單上手、備份也超容易的優良電腦周邊配件。 今天要介紹的這款優質的DAS就是由Drobo所最新推出的5C DAS!Drobo在台灣主要是交由展碁國際所代理,而這次介紹的產品為Drobo 5C DAS在外型上相當簡約,設計感濃厚,正前方的面板採用鏡面處理,並且使用磁力吸附,非常容易拆裝,Drobo也硬採用一貫橫置硬碟的方式,所以只要把硬碟推入硬碟槽,就能夠作使用,玩家們也不需要多做鎖螺絲上硬碟盤的動作;若是有硬碟發生故障或是容量不足的狀況時,也只要按硬碟槽旁邊的卡榫,就能夠退出硬碟使用起來相當方便。但也因為正面面板採用鏡面處理,唯獨在保養上可能要稍微費心。 而這款DAS主要的特點有幾個部分:5的字樣就是告訴玩家們,產品本身能夠擴充至5個硬碟槽;而C則告訴玩家們,它可以支援USB不論3.0或2.0的Type-C連接埠;亦有電池備份技術能夠在電源自動消失時的電源備份技術,會將資料移動到閃存上,等待電源恢復之後,就會繼續移動至硬碟區中。最後5C與其他產品相比,獨特之處就在Drobo自身獨家的BeyondRAID 技術,自動將硬碟容量最大的那一顆硬碟當作冗餘資料的儲存地,在硬碟損毀或是需要資料恢復的時候,為我們提供了更大的可用空間,還減少自己手動設定的麻煩。 進入實測之前,先來介紹規格的部分,CPU採用的是Marvell 78460四核心處理器,整體使用起來也相當順暢;至於硬碟插槽的部分能夠支援至5顆3.5’’的SATA II/III HDDs或是SSDs,對於擴充性來說相當足夠;最後在作業系統相容性的部分,能夠相容Windows 7、8、10以及MacOS 10.10或以上的版本。 效能實測的部分,這次測試小編是利用5顆WD Red 6TB硬碟,以及附件所附的1公尺USB3.0 Type-C轉Type-A線,使用的軟體有:CrystalDiskMark、NAS Performance Test、FastCopy、AnvilBenchmark、ATTO bench、AS SSD Benchmark以及AJA作為代表測試,以下列出其受測的結果,當然要先說結論:實測的表現相當優秀,也因為作為儲存裝置的特性,在寫入部分有著特別突出的表現。 在操作的部分,Drobo不同於其他競品需要使用網頁瀏覽器來進行設定,5C DAS的操控主要是透過Dashboard的軟體來執行,這樣就不需要使用網路連線才能設定。對於一般的使用者來說,這樣的操作反而是較為直覺與簡單。Drobo的目標就是要讓產品的設計和思考比起玩家們想得更多,玩家們只負責搬動資料,剩下的事,就是Drobo的事。 Drobo 5C DAS主要就是強調能夠簡單上手、備份容易、運算又聰明的直連式儲存裝置,不只在備份資料上有相當優異的寫入速度表現,還能夠搭配目前市面大部分的作業系統,連在更換硬碟的方式相當簡單。此外,5C還提供了電源問題造成資料可能消失的電池備份技術和獨特的Beyond RAID技術。如果你需要一台安全、直觀、方便使用的DAS儲存裝置,這款絕對要列入玩家們的購買名單! ●產品型號:Drobo 5C ●顏色:黑 ●型式:桌上型 ●USB連接埠:1組USB3.0Type-C ●支援作業系統:Windows7/8/10、macOS X 10.10以上 ●支援磁碟規格:最大5組3.5吋SATA II / III硬碟 ●尺寸:150.3(寬)X185.4(高)X262.3(長)mm ●散熱風扇尺寸:120mm ●外接電源:AC Input-100-240VAC/2A/50-60Hz、DC Input-12V/10A/120W ●重量:3.9KG(不含硬碟) ●附件:變壓器組、快速安裝指引卡、燈號指示說明貼紙、黑色提袋、1m USB3.0 Type-C轉Type-A線 ●保固:2年 廠商名稱:Drobo Data Storage Solutions 廠商信箱:apacsales@drobo.com 廠商網址: 代理商名稱:展碁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商電話:02-2371-6000 廠商網址:
-
be quiet! DARK BASE PRO 900 Orange靜音透側機箱,極致靜音與超高自由度的霸主
「嗡嗡嗡……」一打開主機就聽到風扇高速運轉的聲音,不免令人感到煩躁,尤其在許多超高效能的主機,數顆風扇冷卻肯定是必備的,尤其當超頻玩家一旦效能全開之後,那風扇轉起來的聲響肯定令人印象深刻。 be quiet!過去聞名於他們家的風扇和電源供應器,因為產品良率高,同時又有相當優越的耐久度與穩定性,在玩家圈頗有名氣。當然be quiet!推出的機殼,也同樣繼承了家族產品的幾個特性──耐久、安靜、德國工藝。 我們今天要來開箱的be quiet! DARK BASE PRO 900機殼,把它打開讓大家看看裡頭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這系列機殼的特性。其實Bill拿到這台機殼時,就已經感受到它的份量十足。從外觀上來看,為了滿足玩家們對內部硬體的裝置需求,所以整體體積算是相當龐大,因此能夠滿足像E-ATX與XL-ATX等較大主機板的安裝。 而機殼本身使用了4mm的鋼化玻璃作為透側板,主體使用了0.8mm-1.0mm的鋼材打造內部結構,再加上高級鋁質面板,結合出低調沉穩的風格,也因此的重量也相當可觀,重達14.39公斤。在機殼內部使用大量的吸音棉,提供了機殼更好的吸音效果,同時模組化的設計,也讓玩家有更多自行發揮的空間。 DARK BASE PRO 900系列機殼以黑色為基調,共推出了三款色系提供選擇,分別是黑、橘、銀,三款的差別在於機殼滾邊勾勒的線條顏色的不同,而Bill這裡拿到的版本是橘邊,彼此相襯之下帶出一點運動風的年輕氣息,也讓看似稍嫌嚴肅的機殼本身,有了一點亮眼處。 DARK BASE PRO 900機殼主打的是高自由度的機殼配置,所以採用完全模組化,這組機殼在許多硬體上的相容性可以說相當高,讓玩家能夠在擴充硬體的時候不必顧慮機殼相容問題。同時也強化了內建的主板托盤,還能依據個人空間需求重新裝置,並可作左右透側面板安裝的反向倒置布局。對玩家而言,若想要輕鬆改造主機或是加入更大更高效能的硬體,這款機殼的設計可以說是完全切中要點。 對於效能玩家,最擔心的事情莫過於內部硬體過熱,尤其在超頻跑顯卡的時候,整台主機內部的高溫可能導致所有昂貴的硬體過熱毀損。DARK BASE PRO 900雖然為了降低風扇帶來的噪音,採用SilentWings 3 140mm PWM風扇,它的轉速僅1,000rpm,降低了風扇轉動時產生的噪音,不過玩家不必擔心它的散熱表現,因為這款風扇在其扇葉有特殊的氣流優化葉片設計,透過獨家技術的漏斗狀進氣風扇框,產生高風壓來提高散熱效能。 看到這裡可能有玩家會覺得,這個機殼雖然靜音效果和模組化的設計很吸引人,但整體而言未免太低調了。對於喜歡bling bling的炫光電競機殼風格的玩家,be quiet!提供了2組RGB LED燈條,玩家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配線黏貼,讓主機呈現出自己喜愛的燈光效果。 在這眾家大廠不斷推出新的旗艦處理器和顯示卡的時期,主機板越換越大張,電容器也越換越大顆,想要更換高規格硬體的玩家,不妨考慮DARK BASE PRO 900系列機殼,提供了極高自由度讓玩家能夠輕鬆擴充,絕對是高階玩家的上上之選。 ●產品型號:DARK BASE PRO 900 Orange ●顏色:黑+橘 ●支援CPU散熱器高度:最大185mm ●相容主機板:E-ATX、XL-ATX、ATX、M-ATX、Mini-ITX ●前置I/O:USB 3.0 x2、USB 2.0 x2、耳機插孔x1、麥克風插孔x1、電源開關、HD燈號、Reset按鍵 ●光碟/硬碟相容槽位:5.25吋x2、3.5吋x7、2.5吋x15 ●前置風扇:be quiet! SilentWings 3(140mm PWM/1,000rpm) x2 ●後置風扇:be quiet! SilentWings 3(140mm PWM/1,000rpm) x1 ●機殼尺寸:585(L)x243(W)x577(H)mm(含底座立架) ●透側窗尺寸:479(H)x525(L)mm ●透側窗厚度/材質:4mm /鋼化玻璃 ●Qi無線充電組:Yes ●重量:14.39kg ●保固:3年 廠商名稱:be quiet!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02-25428110(視博通代理) 建議售價:8,800元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AMD Ryzen銳龍最強血脈君臨登場,Threadripper 1950X、1920X王者天下!
一個熱到離開冷氣房上廁所會讓人生不如死,小編實在忍不住了,必須要離開天堂般的冷氣房去解放自我,沒想到打開門時…… 誰知道一回到室內,看到另一位小編Bill竟然把大型垃圾撿回來,還自動自發的就拆開啦!結果Bill一臉驚恐和震驚的看著剛才他自己偷打開的大紙箱…… 小編看到Bill迅速地把裡頭的東西拿出來,一個華麗的轉身Move—— 給我把東西放下!你是想要一個人放生我對吧!你以為你拖著行李箱就能去偷懶啊? 小編們決定不再做無謂的猜測,將這兩大箱的所有物品抱進去攝影棚,將全部東西都搬出來之後,總算能夠解開黑色箱中的封印,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燈燈燈燈~~~打開一看原來是兩顆不明所以的膠囊和一個刻有Ryzen字樣的神主牌(?),唉啊,誤會惹,原來是銘牌啊。 正在和想出國偷懶拉扯的同時,忽然間,二位小編的腦袋靈光一閃終於在那一天,想起了CPU進化的恐懼… 而另外一箱的內容物主要是AMD官方送測的搭配零組件,其中具有ASUS ROG X399主機板、和曜越TT的RGB電源供應器與水冷裝置,以及四條G.Skill具有RGB功能DDR4 8GB記憶體。 最後根據PCDIY!在美國AMD官方發表會上的採訪,官方也釋出許多關於AMD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1920X、1900X的消息,包括了基本的CPU硬體規格介紹和價格,目前官方報價1950X、1920X、1900X分別為999、799、549美元,而1950X、1920X的效能發布和發售日期定於8月10日,而1900X的發布日期則是定於稍晚的8月31日,請有興趣的玩家,抓緊時機,殺豬公囉! 不過因為與AMD簽屬NDA的影響,其他實測效能數據是否真如官方所說,能夠讓Threadripper一統江湖,讓我們繼續看下去。更多資訊請參考。
-
Asustor AS6404T實測開箱,4-Bay NAS超高C/P值的優質精品
相信玩家們都知道NAS有多方便,而所謂NAS又稱為網路磁碟機,主要的功能就是用來儲存備份資料,還能在網路做分享使用,今天要介紹的這款NAS不只質感好、價格便宜,還能搭配HDMI影音輸出埠與播放程式,也可以成為玩家的影音播放機,還能夠有自己的音樂點唱機功能,同一台機器,超多種功用,玩家們是不是也很想入手一台呢? 今天要介紹的這款優質NAS就是由Asustor所最新推出的AS6404T!主打的特點:具有4-Bay的硬碟插槽,內建4核心處理器和8GB DDR-3L記憶體以及能夠支援HDMI的4K影音輸出,不只能夠幫助使用者備份、取代家裡的家庭劇院電腦(HTPC),雖然是需要額外再花一筆錢添購配備,不過AS6404T所可以提供的硬體、軟體功能絕對值得! 在硬體規格的部分,CPU採用的是Intel Celeron J3455,運作時脈為1.5GHz,運用14奈米製程的Quad-Core四核心處理器(Apollo Lake),甚至還可以自動超頻至2.3GHz頻率,而內建的Intel HD繪圖引擎更支援了HEVC和VP9硬體解碼,可以大幅提升30%的多媒體和圖檔處理效能。搭配8GB的DDR-3L SO-DIMM雙通道記憶體,以及全新的HDMI 2.0介面輸出,整體的效能和顯示都有顯著性的提升。至於硬碟的部分,可以支援2.5’’和3.5’’的SATA3 HDD和SSD,可以最多支援至4顆硬碟的數量,也具有熱插拔的設計。 在Asustor AS6404T,對於磁碟陣列的選項有相當多種可以做選擇,可以選擇Single disk、JBOD、RAID的0、1、5、6、10等,也能夠搭配線上使用RAID組態遷移;於資料安全的部分,有AES-256-bit資料夾加密、防火牆、E-mail和SMS的警示通知,還具有各項連線加密以及內建硬體加密引擎等。至於效能的實測,小編不論是利用NAS performance tester的測試或是Fastcopy的測試,都有達到相當不錯的水準。 硬體功能超強,也需要有強大的作業系統與軟體才能夠發揮出120%的作用,。而華芸的NAS統一都搭載圖形化、App介面設計的ADM系統。測試時,小編所使用的ADM系統版本為3.0.0 B7Q1,除了基本的檔案存取、分享功能之外,能夠透過App Central下載Photo Galley、LooksGood、SoundsGood等套件就能建立網路相簿、串流播放NAS當中的影片或是音樂,想要使用HDMI撥放影片的話,也能透過ASUSTOR Portal與KODI完成,還可以支援輸出4K解析度(3840x2160)。 Asustor AS6404T的話,目前台北光華商場都有販售,市場行情價約19,999元,以這個價錢能買到的硬體配備和軟體擴充套件,算是相當物超所值的4-Bay NAS。 這一次,小編實測開箱了Asustor AS6404T,發現不但對於硬碟存取的非常快速、資料加密性也足夠,不只能成為使用者的檔案備份與分享中樞,還能夠完整提供4K影音播放能力,如此一機多用的優良精品,你一定要入手! 廠商名稱:ASUSTOR - 華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7737-0888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企業級網路設備 - Enterprise Network - 商用 - 路由器 / 無線路由器 / AP / 交換器 / IIoT / 防火牆】: →更多的【PCDIY! 家用網路設備 - Home Network - 路由器 / 電競 無線路由器 / AP / 交換器 / 網路卡 / 網路攝影機】: →更多的【PCDIY! 智慧家庭 SmartHome / 智慧辦公室 SmartOffice / 智慧攝影機 Smart Camera / 智慧門鎖 Smart Door Lock / 智慧門鈴 Smart Doorbell】: →更多的【PCDIY! Network Hardware / 網通設備 / 弱電工具 / 機櫃產品 / 機房世界】: →更多的【PCDIY! HDD / 機械硬碟 / 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SSD / 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IT資訊新聞】: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60 Xtreme Gaming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極致精品!
這次我們就要帶大家來看看台灣品牌顯示卡專家,技嘉Xtreme Gaming系列的「GIGABYTE GeForce GTX 1060 Xtreme Gaming 6G顯示卡」玩家級自製顯示卡,透過開箱、拆解與測試數據,來發掘此顯示卡的強大戰鬥力。 技嘉在顯示卡市場中,規劃了G1 Gaming系列與Xtreme Gaming系列,前者主打一般玩家市場,以及XTREME GAMING系列,主打極限玩家市場。這次我們所要介紹的,就是技嘉的GeForce GTX 1060 Xtreme Gaming產品。趕快來看看這款極致玩家等級顯示卡的特色吧! 技嘉的Xtreme Gaming系列顯示卡中,最令人矚目的就是它倒入了自家專利的WINDFORCE風之力均流雙風扇酷冷系統散熱系統。 這一款顯示卡的話,搭配著複合式熱導管,其結合了「傳統溝槽式」和「銅粉燒結式」兩種熱導管結構,提供強大散熱能力。 不少玩家,都會想要,1680萬色真實多彩燈光效果,這張顯示卡提供完整的RGB燈效。 在軟體方面,技嘉的顯示卡控制工具:Xtreme Gaming Engine,使用上相當簡單,可以輕鬆入手。 這張顯示卡,提供Xtreme VR Link,讓玩家可以輕鬆玩VR。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6MfzOsXTg GIGABYTE Xtreme Gaming顯示卡GeForce 10系列特色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f0NWc-aHQM GIGABYTE XTREME GAMING顯示卡電路板加入了PCB鍍膜製程,這是一種航太等級PCB保護膜 技嘉也提出:「 技嘉顯示卡免費升級五年保固!」擔心保固問題的,售後服務沒煩惱! 技嘉GeForce GTX 1060 Xtreme Gaming 6G,是針對電競與極限遊戲玩家所打造,Xtreme Gaming系列採用風之力雙風扇散熱系統,為極限玩家級的超頻版本顯示卡。提供基本的超頻性能,具備一般的Gaming Mode,繪圖核心預設時脈:1620MHz,Boost超頻時脈:1847MHz,超頻的OC Mode,繪圖核心預設時脈:1645MHz (提升25MHz),Boost超頻時脈:1873MHz (提升26MHz),至於記憶體時脈,一般模式是8164MHz,超頻模式為8316MHz (提升152MHz)。 搭配Xtreme Gaming Engine工具軟體,可讓玩家可以輕鬆上手,監控顯示卡的所有狀態,以及進行各種調校與優化。並可一鍵盤進行超頻與遊戲模式的切換,以滿足極限玩家追求極致效能和恣意超頻的期望。 效能測試方面,PCDIY! online選用Intel X99平台,並以Intel Core i7-5960X處理器(預設模式,TurboBoost開啟)為主,搭配最新X99主機板,DDR4-2133 4GB x4=16GB記憶體,與Crucial M550 1TB SSD固態硬碟,並選用Thermaltake Toughpower XT PLATINUM 1275W電源供應器。作業系統,安裝Windows 10 x64專業版中文版,驅動程式則是最新的GEFORCE GAME READY DRIVER正式版372.70 (WHQL版本)。 至於GIGABYTE GeForce GTX 1060 Xtreme Gaming 6G顯示卡的時脈,則採用預設模式,並沒有進行額外的超頻動作。根據技嘉的官方資料,這張顯示卡,提供基本的超頻性能,具備一般的Gaming Mode,繪圖核心預設時脈:1620MHz,Boost超頻時脈:1847MHz,超頻的OC Mode,繪圖核心預設時脈:1645MHz,Boost超頻時脈:1873MHz。分別提升了25~26MHz。 為了瞭解GTX 1060 6GB顯示卡的效能,PCDIY! online這邊,除了使用最新版本的3DMARK軟體、SteamVR之外,也使用六套遊戲:GTA V(俠盜獵車手5)、Tom Clancy’s The Division(全境封鎖)、Tom Clancy’s Rainbox Six(虹彩六號)、Rise of The Tomb Raider (古墓奇兵:崛起)、HITMAN (刺客任務6)、Ashes of the Singularity (奇點灰燼)、進行測試,其中刺客任務6、奇點灰燼可支援DX12模式,因此這兩款遊戲主要是以測試DX12的效能為主。 遊戲實測方面,各遊戲在Full HD、2K (1440p)、4K (2160p)解析度下,GTA V遊戲的五個場景的成績都有在平均115/86/43 FPS以上,全境封鎖遊戲的平均FPS也有93.8/63.1/33.6的水準,古墓奇兵也打破130/92/47 FPS以上的水準,刺客任務遊戲在DX12模式下也有69.53/52.34/30.09 FPS的成績。 詳細的數據比較,PCDIY!已整理為下面的表格! 在耗電部份,待機時GPU溫度41度,整機平台耗電約82~85W。以FurMark燒機15分鐘後,平台耗電上升到227~230W左右,GPU溫度上升到63度。而以重量級遊戲來測試最大耗電量,大約只耗費243W,因此可看到,此顯示卡的散熱表現與功耗上可說是極為優異。 從這張GIGABYTE GeForce GTX 1060 Xtreme Gaming 6G顯示卡的效能表現,可以得知GeForce GTX 1060有著相當強悍的性能,不管在一般測試軟體,或者遊戲性能表現上面,效能表現優異。整體來說,直接超越前一世代高階主力GeForce GTX 960,又可以玩VR,算是新一代中高階主力顯示卡代表作。 台北光華商場這邊,一如預期,GeForce GTX 1060 6G顯示卡早在7月19日上市,技嘉GeForce GTX 1060 Xtreme Gaming 6G顯示卡,也在店家架上,型號為N1060XTREME-6GD,報價為:10,990元。 透過本次的技嘉GeForce GTX 1060 Xtreme Gaming 6G顯示卡開箱與實測,可以發現技嘉的用心,不僅在顯示卡本尊使用超耐久用料之外,也導入了許多新的技術,從硬體到軟體,從外表到內在,到最後的效能表現,整體表現相當優異。再加上技嘉顯示卡免費升級五年保固,玩家想要的該有的都有,一應俱全。可說是針對專業與極限遊戲玩家所打造,內外兼具的玩家級自製顯示卡。 無疑的,是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極致精品!適合需要高C/P值、極安靜、可超頻、繪圖效能優異的玩家來選購。 廠商名稱:GIGABYTE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79-800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顯示卡】: →更多的【PCDIY!顯示器】: →更多的【PCDIY!主機板】: →更多的【PCDIY!機殼/電源供應器/散熱器】:
-
AMD Ryzen 3 1200、1300X效能實測、3A平台超值入門首選
打從今年的2月下旬,AMD正式公開了最新一代的Ryzen系列處理器開始,就又再度踏上重返農藥榮耀的道路,隨著高階版本Ryzen 7的推出受到玩家青睞之外,中階定位的Ryzen 5也接力出賽,不論是搭配高階的X370主機板有絕佳的效能表現外,即便對應定位中階的B350主機板,還是可以維持一定的水準演出,以整體的性價比來說,相當的具備市場優勢。 而AMD在Ryzen的家族成員佈局並不是只有Ryzen 7與Ryzen 5這兩大系列共7款版本的CPU,入門階定位的Ryzen 3在歷經100多個日子之後,終於正式的與大家見面,按照慣例,強調C/P值策略的AMD應該會在這塊金字塔結構占比最大的底座基準上,給予對手一記猛拳才是,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瞧瞧這塊補齊Ryzen大餅的最後一片拼圖有甚麼獨特之處吧! 今年的AMD算是給了玩家不少驚喜,先不論Ryzen的部分,光是顯示卡被掃貨的事件,就讓各合作廠商賺得笑呵呵,雖然這隨著比特幣這類的虛擬貨幣在兌換價值上的波動而有稍稍趨緩的態勢,但是公認的算力較優的特點(相較於對手),就已經替AMD賺了相當多的印象分數。而Ryzen從一開始推出7系列,接續第二季推出了5系列,接著在第三季的開始,3系列終於報到了,同步的在美國LA現場更是準備將秘密武器Threadripper一併推向玩家,完全不讓對手Intel的Core i9專美於前,這下子一次補齊了Ryzen最高階1950X、1920X與入門階的3系列之後,Ryzen銳龍家族可以說是全線到位,玩家可以爽爽挑、慢慢看,總有一款適合的,對吧! 相較於大哥Ryzen 7有3款版本、以及二哥Ryzen 5的4款版本,身為小弟的Ryzen 3目前只有2個版本—1300X、1200,規格面來看,具備2+2 CCX核心設計(4C4T)、512K L2與8MB的L3快取,頻率至少3.1GHz起跳、僅65W耗電量、甚至價格109美元起,這些根本就是直接挑戰對手陣營的Core i3,到底Ryzen 3真有這麼猛的實力嗎?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事實上Ryzen 3正式版本在外包裝彩盒上的辨識與Ryzen 7/5並無差異,除了右下角的標示為3字樣外,也可以透過彩盒上的標示貼紙與外露的CPU正面打印得知版本型號,腳位也是採行AM4設計,從CPU正面打印可以看到這兩款版本的標示,而Ryzen 3的登場,也宣示了入門款處理器市場的戰火即將引爆。 從下表可以看到1300X與1200的規格,相較於Ryzen 7/5,Ryzen 3的功耗就顯然低多了,僅65W,核心設計也是2+2 CCX模式(4C4T),L2與L3 Cache分別有512K與8MB,基礎頻率從3.1GHz起跳(1200為3.1GHz、1300X為3.5GHz),Boost小超一些可達3.4GHz(1200)、3.7GHz(1300X),官方也採用了Wraith系列中的Stealth這款風扇來對應。 Ryzen 3採用的同樣是Zen架構設計,從Ryzen 5與7身上可以看到的特點,諸如高性能表現、低高耗、高效率等等,在Ryzen 3上頭也是可以看的到,在官方的資料上也同樣有這方面的介紹,而且透過更節能的14nm FinFET工藝,讓Ryzen 3能夠具備更具經濟效益與市場的競爭力,除了可以對應玩家在遊戲上、影音上的需求外,就算想要達成超頻的可行性也沒問題,AMD的不鎖頻特色,玩家可以自由地隨心啟動超頻樂趣。 在實測之前,可以先來瞧瞧AMD官方是怎麼說的,至少可以先有個底,後面再來看看實際的測試結果。在官方的實測數據上當然有把競爭對手的同區間帶產品放上來做比較,鎖定的對象是Core i3-7300、7100以及目前也是話題之一的Pentium G4560,從表上的成績可以發現到,Ryzen 3的兩款CPU的效能表現不凡,在多項測試軟體的表現比對手更加優秀。 別以為Ryzen 3是定位在入門階就覺得隨便挑片低階的主機板來搭就好,雖然即便採用的是入門階等級的A320晶片組,也仍舊可以提供玩家不錯的穩定表現,但是1300X可是沒鎖頻的版本,想要更高的性價比,中階定位的B350會是比較合適的選擇,兼具了可擴充性的完整度以及可超頻性的空間,畢竟入門款的A320在超頻的功能面是鎖住的。 Ryzen 3在對應記憶體的部分也可以從表上看到配置的設定,而且從對照表也可以發現B350晶片組與同定位的B250晶片組在功能上的比較。相較之下,顯然不只CPU具備優勢,連晶片組也具有不錯的壓倒性。當然更重要的是,除了有價格上的優勢外,即便接近的預算下,玩家可以選擇更有擴充性與更佳遊戲表現的平台。 雖然前面有看到官方的測試數據了,不過若是沒有實際驗證一下,倒是不夠真實感。這次在對應Ryzen 3的搭檔方面則是以ASROCK AB350 GAMING K4這片主機板為主,另外,顯示卡採用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570,並搭配G.SKILL DDR4 8GBx2 DDR-2400運作,等等先來檢視一下這兩款Ryzen 3在系統內顯示的CPU相關資訊。 從CPU-Z的偵測上可以看到Ryzen 3的相關資訊,也可以透過控制台看到有正確的辨識出來,一共有4C4T。 透過測試可以看到Ryzen 3的表現其實是相當不錯的,就其價位來說,對比對手的Core i3 7300與7100其實並不遜色,而搭配上B350主機板能夠提供的效能與擴充性、甚至可超頻幅度也都有不錯的可玩性,隨著大哥大Theadripper的登場,入門階定位的Ryzen 3對於一般玩家來說,算是十分超值的選擇。而AMD 這次一舉補足了Ryzen銳龍家族的整個系列的布局,甚至連同更高階的Threadripper 也都將於8/10 全面登場,玩家如果正想下手,不妨多比較看看。
-
AMD銳龍家族全線到齊、Ryzen 3新血加持火力滿載
AMD的Ryzen銳龍家族在先前推出了Ryzen 7與Ryzen 5系列之後,終於將定位入門階的Ryzen 3推出市場,除了補齊Ryzen家族的全線成員外,也直接面對消費者金字塔底下這塊大餅的競爭市場,跟競爭對手Intel Core i3展開火力對決。 目前市場上的Ryzen 7與Ryzen 5加起來一共有7款版本,而新出爐的Ryzen 3則是有2款新產品加入,型號為1300X、1200。時脈分別為3.5GHz、3.1GHz,Boost之後可達3.7GHz、3.4GHz,其中的1300X在搭配上進階版散熱器後XFR下,可將時脈提高到3.9GHz。2款版本的功耗皆為65W,售價上分別為129、109美元,折合台幣約為4,000與3,000元出頭,主要競爭對手鎖定了Intel Core i3 7300、7100等級。 在官方的PDF文件中,可以看到更多AMD對Ryzen 3的介紹,包括具備了4C4T核心架構、65W低功耗、定位對手Core i3 7300/7100等等,官方也做了效能比較表,大家可以自行參考一下。 Ryzen 3的推出除了補足了整個全線系列的高、中、低產品線的成員外,也等於宣示了即將導入全面的Ryzen時代,隨著即將發表的Threadripper強大威勢下,Ryzen 3的登場無疑讓玩家在選擇上有了更多的自由度,而AMD訴求的高性價比的特點,也能更落實在玩家的荷包上。而Ryzen 3的實際效能也的確有不錯表現,後續我們將會緊接著有更多的實測提供給大家。
-
Kingston Gold microSD 64G 4K Ultra HD實測開箱,為冒險而生記憶卡!
在美好的夏日時光,喜歡帶著攝影機到處冒險遊玩並記錄下每一個細節的玩家們,千萬不要錯過金士頓推出的Gold microSD系列記憶卡,以強悍的90MB/s讀取和45MB/s的寫入速度,讓玩家們不再錯過每一秒鐘的精彩時光。 不過當使用者要把檔案從手機的microSD卡當中備份至電腦,是否覺得很不直覺,每次都沒辦法快速之轉換檔案?沒關係!在此為大家介紹金士頓一起推出的MobileLite Duo 3C雙介面讀卡機,讓你冒險過後,不會有太多的窒礙,就能將你記錄下的每一個細節帶進電腦之中。 作為記憶體大廠的金士頓,旗下的產品品質一向頗有口碑,這次推出的記憶卡Gold microSD系列,當然吸引不少玩家的矚目,這款記憶卡不僅適用在空拍機、GoPro,更能在Ultra HD高畫質相機徹底發揮最佳的影片儲存效果,同時也支援玩家以4K速度拍攝高達30 FPS或是1080P HD速率拍攝120 FPS的影片。除了具備強大效能以提供玩家更好的儲存空間外,金士頓也提供有SD記憶體系列的Gold版本,對喜歡用高畫質紀錄影像的玩家,也可以選擇SD版本的16G、32G和64G產品。 這張記憶卡採用了SD記憶卡協會的最新規格標準- UHS-I U3 (超快速匯流排、速度等級3),可達至少每秒30MB的傳輸效能,提供足夠的頻寬來錄製和播放4K影片,不會產生儲存中斷現象。內建高達循序讀取90MB/s、寫入45MB/s的效能,與標準Class 10 版本相比,更是有讀取速度高達9倍、寫入速度高達4.5倍的優異表現,畢竟提高寫入速度可以讓您在連拍模式中拍攝,而更高的持續寫入速度可以減少影片停頓的現象。 Gold microSD系列記憶卡不僅承載著強大效能,同時也兼具了強悍的硬體構造。金士頓了解喜好冒險極限運動的玩家,肯定需要堅固耐用的卡身,這款Gold microSD不僅防水、防震、防X光,更能夠耐高溫,在各種嚴苛的幾乎都能夠生存。今年夏天就帶著這款記憶卡,記錄下美好旅途的每一刻吧! 除了前面介紹的超強MicroSD卡之外,Kingston也於近期推出新的雙介面microSD讀卡機-MobileLite Duo 3C。不僅設計有USB 3.1 Type-A的轉接頭,在Type-C介面的逐漸普及下,這款MobileLite Duo 3C也提供Type-C規格接頭,能夠幫助microSD在不同電腦之間都能夠快速的做轉換。 Kingston MobileLite Duo 3C採用的是USB 3.1 Gen 1(USB 3.0)高速傳輸規格,不只可以大幅縮短傳送影片、相片和其他大尺寸檔案的時間,讓使用者能夠輕鬆的遊走在手機以及電腦,不會被沒有讀卡機和手機記憶卡容量不夠的問題所束縛。而且不只將外型做的相當纖薄輕巧,可以輕易放入口袋或是背包之中。硬體部分因為使用金屬作為外殼,算是相當堅固,惟須特別注意,因為外殼為金屬材質,在長時間的使用之後要卸除時可能要特別注意表面溫度的問題。在Kingston MobileLite Duo 3C也還能夠向下相容至USB 2.0,使消費者未來就算向上升級到USB 3.0時,還能夠直接使用相同的雙介面讀卡機不必做更換。 既然兩位選手都登場了,小編們當然要把這兩款產品做結合來一起測測看到底有怎樣的效能表現呢?結果如何、測了就知道。在實測效能的部分,搭配Kingston SDCG 64G來測試,使用CrystalDiskMark測試循序讀寫成績,測出USB 3.1 Type-C有著96.23/38.38 MB/s的水準,而 USB 3.1 Type-A則有96.45/44.83 MB/s相當不錯的水準。接著在ATTO Disk Benchmark測試讀寫速度,在USB 3.1 Type-C的部分有著96041/44516 KB/s的水準,而在 USB 3.1 Type-A的部分則有94686/44516 KB/s。測試過後其實Kingston MobileLite Duo 3C的穩定度算是相當不錯,且Gold microSD 64G 4K Ultra HD的表現也在水準之內。 產品型號:Kingston Gold microSD 64G 4K Ultra HD(64G) 儲存容量:16GB、32GB、64GB 效能:循序讀取、寫入=90MB/s、45MB/s (UHS-I U3速度等級) microSD 尺寸:11mm x 15mm x 1mm SD 轉接卡尺寸:24mm x 32mm x 2.1mm 格式:FAT32 (microSDHC 16GB-32GB)、exFAT (microSDXC 64GB) 作業溫度:-25°C至85°C 儲存溫度:-40°C至85°C 電壓::3.3V 終身保固 產品型號:Kingston FCR-ML3C 產品尺寸:43mm x 18mm x 11mm 支援記憶卡格式:microSD、microSDHC UHS-I、microSDXC UHS-I USB 3.1 Type-C實測讀寫速度:96.23MB/s、38.38MB/s USB 3.0 Type-A實測讀寫速度:96.45MB/s、44.83MB/s 可以相容:Windows® 10、Windows 8.1、Windows 8、Windows 7.1 (SP1)、Mac OS v 10.9x+、Linux v. 2.6x+、Chrome 官方保固:2年保固 廠商名稱:Kingston 金士頓科技 廠商網址:www.kingston.com 廠商電話:0800-666-200 →更多的【PCDIY! External SSD & HDD 外接式 固態硬碟 & 機械硬碟 / USB Flash Drive 隨身碟 / Memory Card 記憶卡 / Card Reader 讀卡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HDD / 機械硬碟 / 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NAS / 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Camera / 相機 鏡頭 / 攝影機 / 行車記錄器 / 穿戴式攝影機 / 腳架雲台 / 三軸穩定器 / 攝錄影器材】: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
- PHILIPS 276E8VJSB/96顯示器實機開箱, 史上最超值27吋4K級IPS面板極細窄邊框螢幕!